动词 遮盖,蒙。
例词: 翻覆重蹈覆辙天覆地载被覆 近义: 遮挡盖 例句: 1\. 货车翻覆在路边,车上的货物七零八落,布满整个路面。2\. 大雪覆满了整个村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 ### **动词** 底朝上翻过来;歪倒。
例词: 覆灭覆亡覆败颠覆 近义: 歪倒 反义: 正 例句: 1\. 敌人枉自挣扎,最终也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2\. 一阵狂风刮过,小船被巨浪倾覆,船员们纷纷落入水中。 ### 旧同“复”。
### **动词** 灭亡。
例词: 覆灭覆亡 近义: 亡 反义: 生 例句: 1\. 若统治者昏庸无道,继续横征暴敛,这个国家终有覆亡之日。2\. 曾经强盛一时的帝国因为连年的战争和内部的腐败,最终覆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倾出;倒出。
鼎折足,覆公𫗧。 《易·鼎》 梦若有介而戈者环鼎三,而三煮尽覆。 北宋 · 欧阳修、宋祁等 《新唐书·后妃传上·元献杨皇后》 ### 翻倒;翻转。
乐射之,不中。又注,则乘槐本而覆。 春秋 · 左丘明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西汉 · 刘向 辑 《楚辞·九章·思美人》 休伤雅善谑兮,劝君且覆手中杯。 清 · 李渔 《怜香伴·婚始》 ### 灭亡;覆灭。
殖有礼,覆昏暴。 注 《书·仲虺之诰》 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 春秋 · 左丘明 《左传·哀公八年》 相持月余,粮尽矢竭,九月我师覆焉。 清 · 魏源 《圣武记》 ### 覆盖;遮蔽。
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抟之,覆以玉筐。 战国末期 · 吕不韦等 《吕氏春秋·音初》 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 唐 · 房玄龄等 《晋书·列女传·羊耽妻辛氏》 翠木交阴覆两檐,夜天如水碧恬恬。 宋 · 王安石 《禁直》诗 见舍上鸦鹊群集,竞以翼覆漏处。 清 ·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阳武侯》 ### 保护;庇护。参见“覆護”。
故周《诗》称“教之诲之,饮之食之”,皆所以抚覆导养,为之求利者也。 北朝北齐 · 魏收 《魏书·甄琛传》 ### 广施;遍及。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战国 · 《孟子·离娄上》 是谓不思而得,不为而成,执之心胸之间而功覆天下也。 汉 · 荀悦 《申鉴·政体》 王者之於天属,覆之以光荣而恤其死丧之戚,所以本人伦教天下也。 宋 · 曾巩 《皇伯宗谔赠太尉韩王制》 ### 伏击;袭击。
夏四月,滕文公卒。郑子罕伐宋,宋将𬬺、乐惧败诸汋陵。退舍於夫渠,不儆。郑人覆之,败诸汋陵。 春秋 · 左丘明 《左传·成公十六年》 兽骇者,覆也。 注 春秋末期 · 孙武 《孙子·行军》 常令有余,备敌覆我。 战国 · 《吴子·治兵》 故结队徐行,持重自固,使贼不能覆我。 清 · 魏源 《圣武记》 ### 埋伏。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山下,大败之。 注 春秋 · 左丘明 《左传·桓公十二年》 至任,设禁奸之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 唐 · 李延寿 《北史·酷吏传·李洪之》 养叔曰:“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我而不戒。子为三覆以待我,我请诱之。” 注 春秋 · 左丘明 《左传·襄公十三年》 ### 审察;查核。
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 注 战国 · 《周礼·考工记·弓人》 於是宣索窦参没官银器,覆其刻处,皆如上清言。 宋 ·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家里养着一个风水,外面又相与了多少风水。这风水寻着一个地,叫那些风水来覆。 清 · 吴敬梓 《儒林外史》 ### 审理;审问。
汉廷使者即复来覆我,我决不独死。 东汉 · 班固 《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 稍迁司刑太常伯。每覆大狱,必歔欷累叹。 北宋 · 欧阳修、宋祁等 《新唐书·刘祥道传》 ### 反;相反。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注 《诗·小雅·瞻卬》 君王年即耆邪?明既衰邪?何貌恶之若此而覆谓之好也。 汉 · 王符 《潜夫论·潜叹》 於是覆劾延年阑内罪人,法至死。 注 东汉 · 班固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 回报;答复。
臣大父言李牧之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覆也。 注 东汉 · 班固 《汉书·冯唐传》 长老覆:“恩王,止有两个在敝寺。” 《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生曰:“是阿宝信誓物。借口相覆: 小生不忘金诺也。” 清 ·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 ### 重复。
亦以宠灵文武,贻燕后昆,覆以懿铄,岂其为身而有颛辞也! 注 南朝宋 · 范晔 《后汉书·班固传下》 审方面势,覆量高低远近,算家谓之“軎”术。 宋 ·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 ### 指家畜雄性架在雌性上交配。
骡: 驴覆马生骡,则准常。以马覆驴,所生骡者,形容壮大,弥复胜马。 北魏 ·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 ### 通“愎”。固执;乖戾。
上弥残苟而无解舍,下愈覆鸷而不听从。 注 战国 · 《管子·五辅》 ### 指被掩盖的事物或隐微的义旨。
孔学本由於老,以儒道之形式有异,不欲崇奉以为本师……而惧老子发其复也。 近现代 ·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 每授韩文一篇,輒加评语至数百言,务发其复而后已。 清末民初 · 林纾 《〈百大家评选韩文菁华录〉序》 ### 指伏兵。
养叔曰:“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我而不戒。子为三复以待我,我请诱之。” 注 春秋 · 左丘明 《左传·襄公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