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
sòng
朗诵诵读诵诗诵经吟诵过目成诵背诵熟读成诵记诵传诵称诵
第 1 笔
第 2 笔
第 3 笔
第 4 笔
第 5 笔
𠃌
第 6 笔
第 7 笔
第 8 笔
第 9 笔

动词 朗读;发出抑扬顿挫的声音念。

例词: 朗诵诵读诵诗诵经吟诵   近义: 念读    例句: 1\. 今天,在学校礼堂举行诗歌朗诵大会的开幕仪式。2\. 老和尚闭目凝神,一字一句地诵经,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 ### **动词**  背诵,凭记忆读出。

例词: 过目成诵背诵熟读成诵记诵   近义: 背    例句: 1\. 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演讲,小明每天都在努力背诵演讲稿,希望能在台上流畅地表达。2\. 学生们需要通过记诵大量的公式和定理,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 **动词**  称述;述说。

例词: 传诵称诵   近义: 述说    例句: 1\. 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在民间广为传诵,成为了代代相传的经典。2\. 这部古典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文笔,被无数读者传诵不衰。

朗读,念诵。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注 战国 · 《周礼·春官·大司乐》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论语·子罕》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唐 ·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诗 而他已在深夜,在焚香的案前诵着一种秘籍作禳解了。 现当代 · 何其芳 《画梦录·哀歌》 ### 背诵。参见“誦記”。

﹝常敬忠﹞上书自举,云:“一遍能诵千言。” 唐 ·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颖悟》 ### 述说。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战国 · 《孟子·告子下》 雍公受卮起立曰:“某去则不妨,然记得一小话,敢为都督诵之。” 宋 · 岳珂 《桯史·鳖渡桥》 ### 宜于诵读的韵文,如诗歌、顺口溜之类。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注 《诗·大雅·烝民》 “皤腹弃甲”,城者之讴也;“原田是谋”,舆人之诵也,斯皆刍词鄙句,犹能温润若此。 唐 · 刘知几 《史通·言语》 ### 讽谏;怨谤。

臧纥救鄫,侵邾,败于狐骀……国人诵之曰:“臧之狐裘,败我於狐骀。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败於邾。” 春秋 · 左丘明 《左传·襄公四年》 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舆人诵之曰:“佞之见佞,果丧其田。诈之见诈,果丧其赂。” 春秋 · 《国语·晋语三》 ### 颂扬;称道。多作“颂”。

文王之功,天下诵而歌舞之,可谓则之。 春秋 · 左丘明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三国魏 · 徐干 《室思》诗 山中隐士高僧,无不诵先生者,谓吾辈如麋鹿之不可与接,先生之来,不觉昵就。 清 · 黄宗羲 《〈范熊岩先生文集〉序》 ### 通“訟”。为人申雪冤案。

是时,右丞元琇为韩滉排笮得罪,滉势振朝廷,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 北宋 · 欧阳修、宋祁等 《新唐书·董晋传》 ### 通“訟”。公开(说)。参见“誦言”。

平阳侯驰语太尉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 注 东汉 · 班固 《汉书·高后纪》 然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於公座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 清 · 毕沅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