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
róu
柔条柔软柔韧柔枝柔弱柔麻温柔柔顺柔和柔情刚柔并济柔远柔民怀柔
第 1 笔
第 2 笔
第 3 笔
第 4 笔
丿
第 5 笔
第 6 笔
第 7 笔
丿
第 8 笔
第 9 笔

形容 软(跟“刚”相对)。

例词: 柔条柔软柔韧柔枝柔弱   近义: 软   反义: 硬   例句: 1\. 她跳舞多年,身体柔韧性很强。2\. 她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着湛蓝的天空,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 **动词**  使柔软。

例词: 柔麻   近义: 软    例句: 1\. 在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中,工匠们先将麻纤维浸泡,然后精心柔麻。2\. 过去的岁月里,农妇们常常在闲暇时光聚在一起柔麻。 ### **形容**  温和;不强烈(跟“刚”相对)。

例词: 温柔柔顺柔和柔情刚柔并济    反义: 硬刚   例句: 1\. 听着妈妈温柔的称赞,我的心头感到非常温暖。2\. 她用温柔的语气安慰着受伤的朋友,让人心里暖暖的。 ### **名词**  (Róu)姓。

    ### **动词**  〈书〉安抚。

例词: 柔远柔民怀柔     例句: 1\. 新上任的官员立志效仿古人,以柔民之策为本,致力于改善民生。2\. 历史上那些懂得柔民的时期,往往社会繁荣昌盛,百姓对统治者也心怀爱戴与拥护。

草木始生;幼嫩。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注 《诗·小雅·采薇》 柳嫩桑柔鸦欲乳,雪消冰动麦初齐。 宋 · 晁补之 《鱼沟怀家》诗 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 元 · 关汉卿 《一枝花·不伏老》套曲 ### 软;弱。与“剛”相对。

坤至柔,而动也刚。 注 《易·坤》 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 战国 · 庄子及后学 《庄子·天运》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 南朝宋 · 范晔 《后汉书·臧宫传》 又谓晚稻粒柔以肥,良于早收粒刚之籼稻,故兑白粮之漕,必须晚稻。 清 · 魏源 《吴农备荒议上》 ### 指柔软之物。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诗·大雅·蒸民》 折柔将有赠,延意千里客。 唐 · 韦应物 《拟古诗》 脱实自开坼,牵柔谁绕萦? 注 唐 · 韩愈、孟郊 《城南联句》 ### 柔化;使变弱。

老聃曰:“女慎无撄人心。”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强。 注 战国 · 庄子及后学 《庄子·在宥》 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 唐 · 孟郊 《古离别》诗 旧塘本嫌陡直,收分过少,不足以柔潮势。 清 · 林则徐 《勘估宝山县海塘工程折》 ### 温和;温顺。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西汉 · 戴圣 《礼记·内则》 且夫牛马维娄,委己者也,而柔焉。 注 战国 · 公羊高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妇德尚柔,含章贞吉。 晋 · 张华 《女史箴》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南朝梁 · 萧子显 《北齐书·兰陵王孝瓘传》 ### 怀柔,安抚。参见“柔遠能邇”。

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 注 春秋 · 左丘明 《左传·文公七年》 高念翼皇家,远怀柔九州。 三国魏 · 曹植 《虾鳝篇》 北俗无定居,出没不常,惟当以德柔之。 元 · 脱脱等 《金史·李石传》 大宣皇威震四裔,彼伏其罪吾乃柔。 清 · 林则徐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 ### 浸渍;润泽。参见“柔麻”。

捣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脢,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孰出之,去其𤿘,柔其肉。 注 西汉 · 戴圣 《礼记·内则》 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 注 春秋 · 《国语·郑语》 厉利剑者,必以柔砥。 注 西汉 · 刘安等 《淮南子·说山》 欲将滑甘柔藏府,已被郁噎冲喉咙。 唐 · 元稹 《酬郑从事宴望海亭》诗 ### 灵活,灵巧。

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注 战国 · 庄子及后学 《庄子·山木》 ### 侯国名。汉琅邪郡有柔国。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境内。见《汉书·地理志上》。

(瑯琊郡)县五十一:……柔,侯国。 东汉 · 班固 《汉书‧地理志》 ### 姓。西夏有柔思义。见《金史·交聘表下》。

夏武节大夫柔思义、宣德郎焦思元等贺天寿节。 元 · 脱脱等 《金史‧交聘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