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李(子)树,落叶乔木,花白色。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以吃。
例词: 李子李树 例句: 1\. 春天来临,李树开满了粉白色的花朵。2\. 小明家后院种了一排李树。 ### **名词** 这种植物的果实。
例词: 李子 例句: 1\. 李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一颗颗李子饱满圆润。2\. 小明特别喜欢吃李子。 ### **名词** (Lǐ)姓。
果木名。蔷薇科,落叶小乔木。叶长椭圆形至椭圆倒卵形,花白色,果实圆形,果皮紫红、青绿或黄绿。果味甜,可生食及制蜜饯。果仁、根皮供药用。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诗·小雅·南山有台》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三国魏 · 阮籍 《咏怀》 李绿叶白花,树能耐久,其种近百。其子大者如杯如卵,小者如弹如樱……早则麦李、御李,四月熟;迟则晚李、冬李,十月、十一月熟;又有季春李,冬花春实也。 明 ·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李》 ### 指李树的果实。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大雅·抑》 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 三国魏 ·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 李柰则有玉黄李、麝香红。 清 ·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 ### 通“理”。古代狱官,法官。
国子为李,隰朋为东国,宾胥无为西土,弗郑为宅。 注 战国 · 《管子·大匡》 《黄帝李法》 注 东汉 · 班固 《汉书·胡建传》 理官亦借李字为之。《管子》云“皋陶为李”。《汉书·胡建传》引《黄帝李法》,此皆假借之字也。 近现代 · 章炳麟 《官制索隐》 ### 通“理”。道理,规律。
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四度》 四时有变,天地之李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论约》 ### 通“理”。惩治。
殊君异长,不能相使,逆言过耳,兵甲相李。 注 战国 · 《鹖冠子·王𫓧》 ### 通“理”。见“行李”。使者。参见“行理”。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注 春秋 · 左丘明 《左传·僖公三十年》 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唐 · 李延寿 《北史·贺兰祥传》 奈之何讨贼之后,遽尔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视周室如无人焉。 明 · 刘基 《春秋明经·卫人立晋》 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 清 · 郝懿行 《证俗文》 ### 姓。
李氏,嬴姓。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夏商之季有理征……以直道不容,得罪於纣,其妻契和氏㩦子利真逃於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 南宋 · 郑樵 《通志‧氏族略四》 ### 通“理”。见“行李”。出使。
顷因行李,承足下高问,延伫之劳,为日久矣。 北朝北齐 · 魏收 《魏书·宗钦传》 世路岂云极,念子行李频。 宋 · 叶适 《送戴料院》诗 贵州巡按苏琰以行李被讦於监司。 清 · 张廷玉等 《明史·刘宗周传》 ### 通“理”。见“行李”。唐时称官府导从人员。
臣闻元和、长庆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若不纠绳,实亏彜典。 五代晋 · 刘昫等 《旧唐书·温造传》 薛(薛逢)监晚年厄於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然。 五代 ·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青城县弥勒会妖人……乃伪作陈仆射行李,云山东盗起,车驾必谋幸蜀,先以陈公走马赴任。 宋 · 孙光宪 《北梦琐言》 ### 通“理”。见“行李”。行旅。亦指行旅的人。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汉 · 蔡琰 《胡笳十八拍》 别离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唐 · 杜甫 《赠苏四徯》诗 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问京华。 元 · 傅若金 《送张秀才北上时将赴海》诗 舟行两日,遂抵兰溪,行李往还,此为信道。 惕微 《光复汤邑小史》 ### 通“理”。见“行李”。引申为行程、行踪。
到者里须是行李正当,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会去。 南宋 · 赜藏主编集 《古尊宿语录·佛眼普说语录》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唐 · 杜牧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诗 ### 通“理”。见“行李”。出行所带的东西。
半夜三更路儿又跷蹊,东倒西欹顾不的行李。 明 · 冯惟敏 《南锁南枝·盹妓》曲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现代 · 朱自清 《背影》 ### 通“理”。见“行李”。比喻负担。
当初建社的开头,我看得没这幺清楚,我光看见革命,没看见复杂,增福同志,咱俩的行李可不轻啊! 现当代 · 柳青 《创业史》